https://mp.weixin.qq.com/s/KW8nkQX2I_ohi3O27rhEPQ
原創(chuàng) 王永翠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肝細胞癌是常見惡性腫瘤,目前藥物尚無法滿足臨床需求,仍需尋找新的治療靶點及先導分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陳紀軍研究團隊近年來致力于蒿屬植物中抗肝癌活性倍半萜二聚體的發(fā)現、合成與結構優(yōu)化、作用機制與靶標及創(chuàng)新藥物研究。團隊前期從蒿屬植物中發(fā)現系列具有顯著抗肝癌活性的倍半萜二聚體—活性顯著強于相應單體?;诜律腄iels-Alder反應,構建了倍半萜二聚體的合成方法。
基于深度學習的多模態(tài)模型能夠高效挖掘腫瘤多組學數據揭示新的治療靶點。團隊提出DLCP模型,通過對腫瘤多組學數據與患者生存信息的高效整合,實現了對肝細胞癌患者的分子分型、預后生物標志物識別并推薦了潛在的抗肝癌優(yōu)勢分子。DLCP實現了肝癌高、低?;颊叩姆肿臃中?,篩選到預后生物標志物Rac 家族成員RAC1。通過分子對接、動力學模擬及課題組前期開發(fā)的基于深度學習的化合物靶點預測模型CIPHEN,DLCP模型成功篩選到倍半萜二聚體衍生物KGA-1083b。實驗表明KGA-1083b對三株肝癌細胞(SK-Hep-1,HepG2,Huh7)均顯示出顯著抑制活性,IC50均低于10 μM, SPR 實驗獲得KD值17.3 μM,CETSA實驗表明 KGA-1083b 可以使得RAC1 的熱穩(wěn)定性增加。綜上,DLCP 為將深度學習應用于癌癥預后分析方面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它通過整合多樣化的多組學數據和臨床表型揭示了肝細胞癌發(fā)展的分子機制,加速了候選藥物分子的發(fā)現。

近日,該研究工作以Deep learning facilitated discovery of prognosis biomarkers and their ligands to improve liver cancer treatment及Compound-protein interaction prediction basedonheterogeneousnetworkrevealspotentialantihepatomaagents為題發(fā)表在國際外科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DOI: 10.1097/JS9.0000000000003455)及iScience(iScience 2024;27: 110418.)。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王永翠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一及通訊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云南省科技領軍人才項目和云南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等的支持。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文章鏈接。
文:王永翠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