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工作至今,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興東已在防沙治沙科研創(chuàng)新領域奮斗了29年。29年來,他先后主持、負責實施了多個造林工程項目,累計完成治沙造林30余萬畝,使大泉流動沙丘后退30公里,帶領職工逐步總結并建立了五位一體治沙和綜合發(fā)展模式,被列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重點推廣。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黃河東部,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上世紀50年代,毛烏素沙漠一路南侵,覬覦著西邊距此不到3公里的黃河。1953年,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前身白芨灘林場成立。到2000年前后,林場已發(fā)展沙地灌木林26萬畝,向南向西移動的毛烏素沙漠在此止住了腳步,黃河順利從銀川平原東側流向內蒙古。
1999年12月,王興東升任靈武市白芨灘防沙林場副場長。此時的白芨灘,防沙治沙已進入沙化、荒漠級別較高的“硬骨頭”治理階段。
為了啃下“硬骨頭”,王興東在上任之初就將科學治沙擺上了重要位置。他帶領林場治沙技術骨干邊治沙、邊試驗,總結推廣了草方格固沙、營養(yǎng)袋造林、穴播造林、雨季撒播造林、秋冬造林5項技術,打破了原本只能在濕潤、半濕潤性沙丘地造林的局限,將“一季造林,成活在天”的傳統治理模式變成草方格加灌木綜合治沙的三季造林模式,同時搶抓雨季造林,實現在干燥型流動沙丘、無補水條件下當年造林成活率超過85%的重大突破。
苗木是確保造林成活的第一道關卡,也是王興東緊抓不放的重點工作之一。近年來,他組織編寫實施了靈武白芨灘防沙林場林木采種基地建設項目,從河南、陜西等地引進檜柏、云杉、華山松等城市綠化樹木,采取遮陰、覆草、噴灌等先進管理措施,成功建成苗木花卉繁育基地5000多畝、沙生植物采種基地4萬畝。帶領科研人員進行瀕危植物沙冬青研究,在人工育苗、造林以及推廣應用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繁育沙冬青苗木150萬株,人工造林1.7萬畝;與寧夏農林科學院、寧夏林業(yè)學校合作開展研究,研究成果分獲自治區(qū)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2000年以來,白芨灘的治沙規(guī)模、速度和成效已達到2000年以前30年的總和。
治沙取得顯著成效,治窮仍然亟待解決。由于防沙治沙投入較大,林場一度面臨資金嚴重缺乏、職工生活艱苦的窘境,職工們住房難、看病難、子女上學難。
憑借多年治沙經驗,王興東帶領林場職工探索總結出了“治沙”與“致富”相結合的“五位一體”治理開發(fā)模式。即在沙漠外圍營造大面積以灌木為主的防風固沙林,形成第一道生態(tài)防線;圍繞干渠、公路、果園建設多樹種、高密度、喬灌結合、針闊混交的大型骨干林帶,構成第二道生態(tài)防線。在兩道生態(tài)防線的保護下,內部引水拉沙造田,培育經果林和苗圃,在田間空地種植畜草,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形成牲畜糞便肥田、林草養(yǎng)殖牲畜兩項循環(huán)產業(yè)。
2014年,王興東接任白芨灘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他積極爭取國家沙漠公園試點項目和全國防沙治沙展覽館掛牌,建設沙漠公園6.6萬畝,建成展覽館2600平方米,借此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將“五位一體”治沙模式升級為“六位一體”綜合發(fā)展模式。
目前,白芨灘已完成景觀提升改造近1萬畝,修建完善自行車山地越野賽道50公里、健身步道1000米,建成了沙漠垂釣樂園、沙漠汽車越野比賽營地、汽車旅館營地等設施。被確定為“全國生態(tài)文明教育基地”“寧夏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寧夏外賓考察基地”,每年開展義務植樹、黨員活動等宣傳教育活動40多場次,接受教育兩萬多人次。
2018年,王興東被評為全國林業(yè)系統先進工作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