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猞猁:別名猞猁_林曳_猞猁猻_馬猞猁_野貍子,為食肉目、貓科、猞猁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北部、歐洲北部及北美洲北部大部分地區(qū),我國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內蒙也有分布。棲息生境極富多樣性,海拔400-5000m的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huán)境均有其足跡。1758年命名,共7個亞種。
羅馬尼亞、馬其頓國獸。中大型野生貓科動物,體型粗壯,遠大于家貓,四肢粗長矯健,尾極短。耳尖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上體淺棕、灰褐、土黃或淺灰,腹面淺白、黃白或沙黃色,尾端呈黑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歐亞猞猁形態(tài)特征
屬中型猛獸,體重15-30kg,體長80-130cm,尾長16-23cm。眼周毛色發(fā)白,兩頰具有2-3列明顯的棕黑色縱紋。背部的毛發(fā)最厚,身上或深或淺點綴著斑點或者小條紋,有利于其隱蔽和覓食。耳朵的尖端長著深色叢毛,長4-5cm,其中還夾雜著少許白毛,像戲劇中武將頭盔上的翎子,為其增添了幾分威嚴的氣勢。除指名亞種外,還有高加索亞種Dinniki、貝加爾湖亞種Kozlovi、東部亞種Orientalis、撒丁島亞種Sardiniae、阿穆爾亞種Stroganovi、西伯利亞亞種Wrangeli等六個亞種。
歐亞猞猁生活習性
喜寒獨居,屬于北溫帶寒冷地區(qū)的產物,即使在北緯30度以南,也是棲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帶,是分布最北的貓科動物。常棲息于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巖上較為常見,巢穴多筑在巖縫石洞或樹洞內。擅長攀爬及游泳,耐饑性強,狩獵時可在一處靜臥幾日。其冬毛長而密,冬季,大爪子上包被著長而密的毛茸茸的獸毛,便于在厚厚的積雪上移動。耳殼能迎向聲源方向運動,收集音波。
歐亞猞猁飼養(yǎng)方法
以鼠類、野兔等為食,也捕食小野豬和小鹿等。由于人類活動,森林面積破碎化和縮小,城市化的逐漸加劇導致它們的棲息地越來越少,獵物也不如過去豐富。棲息地和人類居住區(qū)的重疊導致它們有時不得不對人類飼養(yǎng)的牲畜下手,于是它們也常成為牧場主人們的犧牲品。野外壽命可達12-15年,圈養(yǎng)狀態(tài)下能活24年。
歐亞猞猁雌雄分辨
雌雄特征區(qū)別不大,僅在身材和體重上有所表現(xiàn)。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點,體重也稍微重1-2千克。
歐亞猞猁繁殖方式
雌體20-24個月生殖成熟,雄體30-34個月。每年2-4月交配,妊娠期2個月左右,每胎2-4仔。幼仔在大約1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吃固體食物,一般會到第二年才會離開媽媽。離開媽媽的小猞猁們?yōu)榱松嬗袝r會繼續(xù)在一起生活幾周甚至幾個月。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ouyasheli/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